诡秘录 - 探索灵异事件,解密奇闻异事

世界最早的密纹唱片,戈尔德博士在1945年研制成功

世界最早的密纹唱片是什么样子?密纹唱片是指一九四九年出现的每分钟转33.5转的唱片。密纹唱片的英文是Long Playing Record,所以人们经常称密纹唱片为LP。下面就跟诡秘录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最早的密纹唱片等相关内容。

世界最早的密纹唱片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研究所负责发明彩色电视的科学家戈尔德博士,他不喜欢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频繁地更换唱片,于是1945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各种实验。他决定集中精力研制可供长时间的播放的盘式唱片,在研究中,他设想用氯乙烯塑料制作密纹唱片,其优点是不仅能制出比原来胶木唱片更细的纹道。而且还能减少唱片表面产生的杂音。

经过3年的研究,耗资3000万美金哥比亚广播公司于1948年正式宣布新型密纹唱片研制成功。这种唱片具有四个特钲:低转速,即每分钟33^33转;每英寸有224-3的精密纹道;是用氯乙烯塑料,并可使用'4轻便的拾音器。

密纹唱片基本释义

密纹唱片是以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为原料、压制成型、声槽的宽度为0.06—0.08毫米、每厘米有60—120条声槽的唱片。这种唱片分别有每分钟45转、331/3转、162/3转等不同转速,统称为慢转唱片。规格有直径300毫米的大密纹唱片,每面容纳25分钟左右的录音,直径为250毫米的中密纹唱片,每面容纳17分钟左右的录音,直径为175毫米的小密纹唱片,每面容纳8分钟左右的录音。密纹唱片容纳录音的时间长,音质比粗纹唱片和薄膜唱片优美,而且经久耐用。

它是一种每厘米半径内有60至120条细密声槽的唱片。它是相对于早期的每厘米半径内有30至45条声槽的粗纹唱片而命名的。密纹唱片是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压制而成的。也曾有过用塑料薄膜压制的密纹唱片,现已不生产。密纹唱片在频率范围、失真、动态范围、信噪比、放音时间等方面都优于粗纹唱片。密纹唱片的转速有45转/分、16 2/3转/分和33 1/3转/分几种,现在只生产33 1/3转/分的30厘米直径的唱片,它的放音时间双面约1小时。

作为唱片的一种,其特点为每厘米半径内有60至120条细密声槽。而与之相对的粗纹唱片(唱片的早期产品)相同半径内只有30至45条声槽。密纹唱片是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压制而成的。

密纹唱片又称“慢速唱片”。音沟密度为每厘米宽度60条以上的唱片。因沟槽细密,放音时间较长。通用外径为175毫米、250毫米、300毫米,转速为转/分、转/分、45转/分。每面放音时间至少15分钟,有的可达60分钟。国外的密纹唱片常标有代号MG;我国则标有XM(175毫米)、M(250毫米)、DM(300毫米)、S(45转/分))等。此类唱片噪声小,播放时间长;且常以塑料作材质,重量轻,坚韧耐用。

密纹唱片唱片总述

唱片是历史上最早的可以大批量生产、用来存储音频信号的媒体,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众所周知,留声机是由爱迪生发明,当时使用的录音介质是锡箔筒或蜡筒,不能大量生产销售。世界第一张大规模商业录音,据说是CBS于1925年3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录制的千人合唱“救世主今夜降生”。我们常见形式的留声机则是由德国人柏林纳发明,其后大规模的唱片录音和生产才正式开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较常见的唱片是每分钟转78转的那种。这种唱片不是现在所说的密纹唱片,78转唱片文理较粗,加上传速快,一面唱片只能录很少的东西,一部两个小时的歌剧要十几张才能录的下。78转唱片全部是单声道的。78转唱片时代有很多珍贵录音,各大唱片公司最近先后不断挖掘出来,比如1944年富尔特温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传奇录音,1938年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马勒第九交响曲的音乐会录音,还有托斯卡尼尼1937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的、被认为一直无人超越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音乐会录音,都是著名的78转唱片录音。这两款录音,保存完好的原78转唱片现在的价格要在数百美元到上千美元一套。

这种唱片纹理很细,单面可以录超过三十分钟以上的音乐。虽然立体声录音和播放技术在四十年代末已经出现,但直到一九五八年,商业化立体声密纹唱片才隆重上市。还有两种每分钟45转的密纹唱片,一种是直径较小、用来录制单曲的小密纹,通常称单曲小唱片,但很少用来录制古典音乐。另一种直径和33.5转密纹唱片相同,是专门给发烧友提供的,一般用来存储发烧录音、包括古典音乐的发烧录音。因为转速快,单位时间走过的纹线距离长,唱头收集的音频信号较33.5转唱片更为丰富。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模拟录音和密纹唱片的黄金时代,这得力于一大批致力于录音技术、把录音当成一门艺术而非商业、将录音技术和音乐演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录音大师。威尔金森(Wilkinson)的为RCA、DECCA、Reader's Digest、Lyrita制作的录音很多是录音史上的珍珠。Mercury的三麦克录音技术及其Living Presence系列录音至今为人津津乐道,Eberenz与Fine两位录音师的名字几乎是精美录音的保证。RCA的双麦克Living Stereo录音于1954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录音大师Lewis Layton和著名制作人Pfeifer功不可没。

DG录音方面的闪亮名字是录音大师Hermanns和著名制作人Weber,他们完成的录音以均衡见长,几乎包拦了卡拉扬几十年在DG的全部录音。EMI则有录音大师Christopher,给我们留下数量惊人、自然而温暖的录音遗产。不信吗?如果用CD来测试,使用最强的D/A转换、失真最低的功放和保真度极高的喇叭来试听,你真得会吃惊地发现真正能做到重现现场感、音色纯正圆润的录音大都是出自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幸运的是,这段时期也正是诸多指挥大师家和顶级乐团的黄金时代,于是我们有幸得以拥有无数璀璨的传世录音。拥有和聆听这段时期出品的大密纹,其乐趣无与伦比。

一般来说,同款录音的密纹唱片,片重越大播放效果越好。好的密纹一般是180克片重,有的甚至200克或更重。但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唱片公司为降低成本,唱片越作越薄,尤其是RCA,将自己的宝贵录音用廉价材料低成本制作,败家程度令人痛心疾首,RCA在古典音乐唱片市场的额份也因为出品质量下降越来越小。RCA五十年代生产的大密纹一直洛阳纸贵,特别是唱片标签使用Shaded Dog标记的那种。

八十年代已经广泛采用数码录音和数码混声。这种录音,即使是以大密纹的形式出现,其播放的声音已经无法和录音黄金时代的大密纹相比,很多收藏密纹唱片的人,并不热衷收集数码录音或模拟录音但数码混声的密纹唱片。

九十年代初,随着CD的普及,各大唱片公司先后停止生产密纹唱片。虽然密纹唱片使用起来远不如CD方便,而且声音没有CD那么干净,但由于在相同音响成本的前提下,播放CD出来的声音质量比播放同款录音的密纹唱片的声音质量差很远,特别是播放人声和弦乐更是如此,不少人回到收藏和欣赏密纹唱片,但此时密纹唱片的片源已经很少了。如果用高级的唱机(Turntable),CD的声音无法和密纹唱片同日而语。认识一位上海朋友,唱机是六千多美元的,放出来的人音简直是天使的声音!真正玩儿发烧的,都是玩儿大密纹,对CD则不屑一顾。这些人的音响系统至少在两万美元以上。有消息说,最贵的播放密纹唱片的唱机是美国一个超级烧友从保加利亚专门手工制作发烧音响的兄弟俩那里定作的,价格是八百万美元。

最近,一些唱片公司重新启动了密纹唱片生产线,采用最佳工艺制作,但价格不菲,大约是CD的两倍。

很多密纹唱片封面设计特别精美,令人爱不释手。套装的密纹唱片,比如套装歌剧,里面的唱片说明大册子也制作特别精美,歌剧剧本还会配上大量剧照。套装唱片往往还有加入专门的文章介绍作曲家、音乐内容和历史背景。这些都是CD远远不及的。

密纹唱片发展历史

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1/3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Play,简称LP)。原来唱片转速为每分钟78转,密纹唱片为每分钟33.5转。大大延长了播放时间。在材料上,由于氯醋共聚树脂代替了紫胶树脂,唱片的颗粒变细,微小的振动也能录制下来,这样高保真的效果得到进一步体现。

1945年英国台卡公司用预加重的方法扩展高频录音范围,录制了78转/分的粗纹唱片(StandardPlay,简称SP)。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331/3转/分的新一代的密纹唱片(Microgroove),成为唱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系统———45转的EP(ExtendedPlay)与之抗衡。著名的密纹唱片爱好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其随笔中多次提及他对密纹唱片的狂热。
微信公众号:诡秘人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灵异事件!
12000人已关注
分享到:
赞() 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